12月3日,“智行中国”系列论坛第二期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大手牵小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下的智能教育新机遇”为主题,汇聚人工智能领军科学家、高校学者、企业家以及中小学教育界知名人士,围绕智能教育新范式、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共同开创智能时代的教育新机遇。论坛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王延峰主持。
致辞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蒋昌俊强调,我国正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树立“统一一致性”和“独立协调性”的辩证观点,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倪闽景副主任表示,人工智能是上海一直以来持续推动的新兴技术,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推进实现规模广泛的多元化教育。
【大师论道】
来自学界业界的学者、专家发表演讲,共同探讨智能教育与人才培养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分享了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圆梦密码”,寄语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培养系统性思维方式,拓展多学科知识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推动空间探索技术新发展。
杨宏演讲PPT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ohn Hopcroft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两方面展开论述,并指出AI将成为信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John Hopcroft演讲PPT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解释了AI的技术属性与AI社会属性,提出要以德为先、打牢基础、习学结合、开源开放地学习AI,培养能担当中华振兴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大任的智能化时代新人。
龚克演讲PPT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提出,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应以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引导。他详细介绍了三维自适应学习系统、小花狮作文智能辅导系统和孤独症儿童多模态智能评估系统。
袁振国演讲PPT
【前沿分享】
会上,智能教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正式发布,上海中科教育装备集团技术总监尤作介绍,平台已汇聚超1000家企业、10万开发者、100万教师共同参与构建AI+素质教育的良性生态。
尤作演讲PPT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林达华、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及科创主管谢作如共同介绍了“浦育”青少年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启动第四届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会(IAIF)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成长营等系列项目,同时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展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林达华演讲PPT
戴娟演讲PPT
谢作如演讲PPT
陈云龙演讲PPT
在《走进人工智能》科普读物新书发布仪式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大学MOOC主管韩筠为新书发表致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教授吴飞讲述了撰写背景、书籍定位,并介绍了在推进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普及、提高青少年人工智能兴趣与素养方面的工作进展。
吴飞演讲PPT
【教育生态】
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智能教育一线代表从教育生态建设的实践探索方面发表精彩观点。
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张涛教授分享了自动化领域发展智能教育的思路,提出在自动化学科框架下发展智能方向。
张涛演讲PPT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中果提出要通过优质的人工智能课程共享平台,建设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圈。
袁中果演讲PPT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琳媛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充分利用大学学科优势,对基础教育学校开展“一校一策”专业优化建设的经验。
王琳媛演讲PPT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魏雄鹰结合实践提出,人工智能课程设计可分为应用系统体验、机器计算与人工计算的异同、伦理与安全挑战等多个学段。
魏雄鹰演讲PPT
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大讯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士进介绍了科大讯飞以“课程体系为核心、教学应用平台为支撑、教学实践课堂为基础”的“1+N+2”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解决方案。
王士进演讲PPT
北京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分享了对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的建立、平台技术工具的选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的思考。
于晓雅演讲PPT
中国电信教育行业事业部总裁聂筠炅阐述了中国电信以智慧教育中台汇聚外部数字生态,打造教育新基建数字化底座,支撑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
聂筠炅演讲PPT
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介绍了位育中学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充分发挥跨学科教育的育人价值,打造芯片科技创新的育人模式。
王亦群演讲PPT
浙江大学ACM班教练王灿结合多年执教经历,讲解了我国中学生信息学竞赛的起源,以及以ICPC为代表的算法竞赛的形式与评分办法。
王灿演讲PPT
【圆桌对话】
在“大手牵小手智能教育进行时”圆桌对话环节,嘉宾就新形势下人工智能课程学习心得、教学模式创新、应用实践平台及产业赋能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马楠担任主持,北京大学图灵班班主任董豪、浙江大学图灵班班主任陈为、科大讯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士进、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于晓雅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邹迦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生郑子杭、上海市位育中学学生方丁龙参与讨论。
在“大手牵小手智能教育新机遇”圆桌对话中,嘉宾就青少年人工智能学习资源、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学科的贯通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谢作如担任主持,清华大学姚班班主任赵行,上海交通大学吴文俊博士班、国智班班主任卢策吾,中国电信教育行业事业部总裁聂筠炅,常州市北郊小学校长管雪沨,上海青浦区协和双语学校校长黄莹,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学生李露菲,北京邮电大学学生简宇卿共同参与讨论。
本次论坛为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指导,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主办,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中科教育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壁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为本次论坛的支持单位。
上海市徐汇区龙文路129号
国际传媒港L1楼
联系我们
comm@pjlab.org.cn
Copyright © 2025 Shangh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沪ICP备2021009351号-1